王忠杰 – 《乌云天空》

我第一次进入王忠杰的画室时,几乎忘记了呼吸。我感到一种真实和深邃的能量,这种罕见的能量总让我喜出望外。我在他的画布上感觉到生命的韵律。
“一生不变的, 无论还有什么其它的出现,我在这里感觉到了一些隐隐的快乐,说不太清楚。”忠杰在2007年初的一篇日记中如是写道。在2005年,他这么写道:“没有创造,没有画面;我不是他们说的‘画家’。不是工作,而是 思考 发现的媒介。”
王忠杰不是一个画家,他一直在全心全意的寻找生活的原因和意义。为了这个目的,他一直在做自己最擅长的:绘画。忠杰不是美院科班出身,没有参加过“圈子里”的活动或组织。他不需要摆脱艺术学院教育带来的风格范式;他可以在画布上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思想(相对)都是独特的,没有受到大量外部力量的影响。但是,他和画布的关系并不随意或亲近。当坐在一张干净的画布前时,他好像面对的是生活的奥秘。他常说需要寻找一个表达的“答案”,他需要的不是绘画技巧或者其它画家可能关心的问题的答案,而是“存在”这个问题的答案。因此,每天他从画室回家时,或是睡觉前,他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我离解决这个谜题还有多远?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哪些更多的了解?
他没有把绘画或艺术当成一种目的,而是把它们当成理解存在本质的关键。“如果你抛开艺术,剩下的就是艺术本身。”如果一个人希望在艺术上的做出点成绩,却没有了解真实的自我,这就像是在呼吸时不会吐纳,结果这个人会变得疲惫、不自然,甚至悲哀。很明显,忠杰把艺术纳入了精神领域,而不是物质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值得他去思考的问题都必须是纯粹的精神领域的问题。
我们从来不谈用色、构图、材料或艺术理论。“艺术”这个词在他的日记和谈话里也出现的很少。他最想探讨的是他本身的“存在”。忠杰非常希望“领悟”活着的原因,以便不再虚度光阴。
一个人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抬头望向苍穹时,他身后有人小声说:“去买两斤洋葱!”这样怪诞或是充满喜感的(取决于你的视角)尴尬场景来源于无情的现实,王忠杰用这个场景向朋友解释他和生活以及生活中日常事务之间的关系。在很多时候,正当我们尝试跳脱开来,我们自己或是别人就会把我们带回所谓的“现实”,让我们不会陷于这种让人陶醉的,甚或危险的逃避行为。这种“现实”可能是由反射出我们大家身影的“集体之镜”构成(见忠杰日记),这面镜子像是柏拉图的洞穴故事里活动的阴影的另一个版本,逐渐侵蚀我们的想象、创意和自由的空间。
忠杰通过绘画,日记以及不断的凝视来思考这些问题,而问题的答案可能就在这里(这种答案不是确切、长久或绝对的)。“意义”应该存在于每一个让你感到“真实”的时刻、词语、眼神和笔触中。这种深邃却难以捉摸、难以描述、无法重复的真实只能存在于某一个时刻里,也只会被那些有能力看到的人了解。

莫妮卡·德玛黛(Monica Dematté)
2012/2014年 写于Vigolo Vattaro